論文加空格可以降低重復率嗎?
核心一點,這個法子現(xiàn)在基本是沒用的。想靠在一堆字詞中間加空格、空字符,或者塞點看不見的特殊符號進去,就蒙混過查重系統(tǒng),這想法在實際操作中很難行得通?,F(xiàn)在的查重系統(tǒng)技術(shù)層面比我們想象的要“聰明”得多。查重系統(tǒng)是怎么對付空格的?
這些軟件掃描你的文檔時,不會只看頁面顯示的樣子。它們的本事在于透過表面抓實質(zhì)內(nèi)容。你上傳一個加了空格的Word文檔或者PDF進去,軟件第一步干的就是把里頭實實在在的文字給“掏”出來,把所有多余的東西,那些你塞進去的空格、特殊字符、甚至格式上的零散信息,統(tǒng)統(tǒng)自動剔掉。它只認一串串干凈的文字內(nèi)容本身。這樣處理之后,你的“妙招”——那些空格,根本沒機會參與核心內(nèi)容的匹配工作。系統(tǒng)比較時,看的還是你寫出來的真實文字,只不過被它“洗”干凈了。
值得注意的一點是,這些軟件的核心算法玩的是字符匹配、分詞技術(shù)這些,很懂中文詞該怎么斷句分割。你想啊,你在兩個本來該連在一起的詞中間加空格,軟件在處理文本進行分詞時,要么能自動忽略你插入的這些小空格,要么會因為你的操作反而把詞切得支離破碎。但無論哪種情況,最終參與匹配的詞語組合信息還是沒變。對軟件來說,“文獻綜述”這個詞,無論中間有沒有空格,它知道這是一回事。就像你認識一個朋友,他穿了件不同的衣服,你照樣能認出他是誰。你加的干擾符沒改變詞語的基本含義和組合關(guān)系。
就算你真塞了空格,甚至搞點花樣,軟件沒認出來?這可能性極低,但不是重點。真要發(fā)生了點漏網(wǎng)之魚,那后果更麻煩。查重報告結(jié)果出來一看,你的論文被它標記的地方可能一片混亂。本來句子可能只在中間部分和其他文章重合了,但因為空格把字打散了,系統(tǒng)可能把前后不挨著的、本來沒問題的地方,硬是標紅了。這種報告看著嚇人,而且根本沒法解釋,想改都不知道從哪里下手。想想那個場景,你看著報告一堆紅,有些還不是真正抄襲的地方,只是因為你加了空格導致系統(tǒng)認錯,這冤不冤枉?不僅沒幫上忙,反而添了大亂。
你提交給學?;蛘咂诳慕K稿,總不能滿是空格吧?這閱讀體驗太差了。你的導師或者編輯打開一看,“技——術(shù) 創(chuàng) 新”,讀都讀不順,肯定直接讓你改回來。最后提交的肯定是把空格刪干凈的版本。這一刪,查重系統(tǒng)那邊記錄的可還是最初那份“干凈”文本的重復率。你折騰半天加的空格,提交前又得自己一個個手動刪掉,白費力氣,重復率該是多少還是多少。
被系統(tǒng)當成作弊的風險
需要知道,查重系統(tǒng)都在不斷進步。系統(tǒng)開發(fā)商心里明白得很,有些學生會嘗試各種法子繞開檢測。故意加空格或者特殊字符,正是他們重點盯防的典型作弊行為之一。這種行為有專門的名稱,“文本干擾”。大部分查重軟件具備識別此類操作的能力,會在報告里直接標記出來,比如標注成“疑似格式干擾”或者干脆提高總體重復率的可能性。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不打自招了,反而讓審核的老師覺得你有問題,本來可能能解釋的重復地方,也變得解釋不清了。論文的核心價值在內(nèi)容原創(chuàng)性,用歪點子去對付查重,就算一時混過了機器,人對文字的感覺是更敏銳的,也容易露餡。
2025-06-09 | 作者:paperfree
相關(guān)文章
都是論文查重檢測系統(tǒng)差別為什么那么大呢? 個人使用論文查重系統(tǒng)要注意什么? 論文查重沒過會延遲畢業(yè)嗎? 怎樣才能夠獲得論文免費查重的機會? 論文查重中寫作的同時要注意哪些事情? 論文查重要是沒有通過需要延期多久呢? 論文查重第一次沒過會有什么影響嗎?上一篇: 論文查重怎么判定為抄襲的? 下一篇: 網(wǎng)上進行論文查重會造成論文泄露嗎?